2024年11月7日,立冬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立,建始也”,又说:“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”立,表示冬季自此开始。中医认为,人体的生命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。因此,立冬后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气,凡起居、饮食、精神、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“养藏”这一原则。

节日习俗
1.冬补:草根汤是一种中医药膳,立冬这天,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,将山白芷根、盐肤木根、山苍子根、地稔根等剁成片,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,捞去根块,再加入鸡、鸭、兔肉或猪蹄、猪肚等熬制。草根品种众多,配方也多种多样,但都躲不开补肾、健胃、强腰膝的功能。
2.吃饺子:立冬吃饺子是家喻户晓的中华传统,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,为医圣张仲景首创。饺子是药用,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(羊肉、胡椒等),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。由此可知饺子也是中医药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。

立冬·养生
1.起居方面,应早睡晚起,日出而作,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。衣着过少过薄、室温过低,既易感冒又耗阳气。反之,衣着过多过厚,室温过高,则腠理开泄,阳气不得潜藏,寒邪易于侵入。
2.情志方面,要尽量恬淡安静、寡欲少求,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,利于养藏。冬季万物凋零,常会使人触景生情、郁郁寡欢,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活动,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,振奋精神。
3.运动方面,应以静态运动为主,可以在向阳的地方,在晨光下锻炼,以感到舒适愉悦为好。因为冬季人体免疫力下降,过量地运动不但不能增加抵抗力,还容易增加感冒的隐患。中医讲剧烈运动会使皮肤毛孔完全放开,容易感冒,寒邪入侵。

立冬·预防
1.防鼻寒:
立冬之后“凉燥”更明显,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。不妨以寒制寒,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。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,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。中医药原理解释,以寒制寒,也是一种预防方法。
2防颈寒:
秋冬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。中医认为,颈部是人体的“要塞”,不但充满血管,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,关乎人体阴阳平衡。立冬之后,天气转凉,衣着过少过薄,则耗阳气;衣着过多过厚,则阳气不得潜藏,寒邪易入。因此立冬后的衣着起居,切记藏“暖”,穿立领装挡风寒。
3防肺寒:
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。中医称,症状较轻的,可选用一些辛温解表、宣肺散寒的食材,中医认为“肺主皮毛”,解决冬季皮肤瘙痒等问题要从肺入手。常吃白色食物,如白木耳、花生、白果、山药、胡桃仁、百合等,能健脾润肺、养血润肤、缓解干燥。
4.防腰寒:
专家介绍,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、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。腰部为“带脉”所行之所,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。肾喜温恶寒,常按摩能温煦肾阳、畅达气血。具体的做法是:两手对搓发热后,紧按腰眼处,稍停片刻,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。每次做50~100遍,每天早晚各做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