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0月23日,霜降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霜降,九月中。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。”霜降,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霜降不是表示“降霜”,而是表示气温骤降、昼夜温差大。

节日习俗
1、吃柿子:霜降时节吃红柿子,在中国人看来,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,还能补筋骨。
2、进补:有“补冬不如补霜降”的讲法。霜降时节,天气越发寒冷,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。人们认为先“补重阳”后“补霜降”,而且“秋补”比“冬补”更要紧。

霜降·养生
1、滋阴润肺宜“平补:
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秋令属金,脾胃为后天之本,此时宜平补,尤其应健脾养胃,以养后天。栗子具有养胃健脾、补肾强筋、活血止血、止咳化痰的功效,是这时的进补佳品。秋燥时节,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,特别是生姜。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过这样的“警示”:“一年之内,秋不食姜;一日之内,夜不食姜。”
2、朝朝盐水,晚晚蜜汤:
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,但是,光喝白开水,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。喝白开水,水易流失,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,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。白天喝点盐水,晚上则喝蜜水,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,又是秋季养生、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,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,真是一举三得。
3、饮食锻炼两相宜:
天凉夜长,人的食欲大开,夜里休息也舒服,人体每天的热量摄入容易超过热量消耗,使脂肪一点点地囤积起来。如果不加以调整,经过秋、冬两个季节,人就会胖很多。在中医药方面是阴阳不平衡的典型案例,为此中医强调对于爱美的年轻人来说,大快朵颐贴秋膘的时候也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。

霜降·预防
1、防秋燥:
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此时天气渐凉,秋燥明显,易出现口干、唇干、咽干、便秘、皮肤干燥等现象,燥易伤津。
2、防秋郁:
晚秋时节,天气渐冷,草木枯黄,落叶落果,万物萧瑟,容易引人忧思,使人意志消沉、抑郁。抑郁症在中医称为郁症,是气机郁结不舒、情感拂郁,导致机体内部的五脏发生气机阻滞(气的运行受到阻碍)所造成的一种病证,郁症的名称出自《内经》。要调节心情,合理饮食来预防情志不舒,气机郁滞所导致的身体机能变化。
3、防秋寒:
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,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,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“外御寒、内清热”。霜降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。俗语有“寒露不算冷,霜降变了天”。此时节,昼夜温差变化增大,因此要注意添加衣服,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。最好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。
霜降节气,气温骤降,老年人极易患上“老寒腿”等毛病,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,同时这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。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“秋冻”。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,尤应按时增减衣服,以免湿邪、寒邪入侵,导致生病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