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22日,小雪。
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十月中,雨下而为寒气所薄,故凝而为雪。小者未盛之辞。 ”如果立冬是冬天的预告,那小雪就是冬天的序幕。室内外温差渐大,中医建议多穿衣服来御寒,注意保暖是必不可少的,饮食上平时一定要吃些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山楂、西红柿、红心萝卜、黑木耳等,同时也要适当吃些核桃、黑芝麻等能增强体质、益气补血的食物。

节日习俗
1.腌腊肉:“冬腊风腌,蓄以御冬”小雪时节气温急剧下降,天气变得干燥,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。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、腊肉,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,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。
2.晒鱼干:小雪时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、储存乾粮。

小雪·养生
1.起居方面,小雪时节,天气寒冷,不应当扰动阳气,要早睡晚起,日出而作,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以利阳气潜藏,阴精积蓄。至于防寒保暖,也必须做到恰如其分。衣着过少过薄,室温过低,则既耗阳气,又易感冒。反之,衣着过多过厚,室温过高,则腠理开泄,阳气不得潜藏,寒邪亦易于入侵。
2.情志方面,小雪节气中,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,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,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。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,七情包括了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种情志的变化。综观中医学的观点,为避免冬季给抑郁症朋友带来的不利因素,所以在此节气中要注意精神的调养。清代医学家吴尚说过:“七情之病,看花解闷,听曲消愁,有胜于服药者也。”
3.运动方面,小雪时节天气虽然寒冷,但也不能整天窝在屋里。“冬天动一动,少闹一场病;冬天懒一懒,多喝药一碗”。这句民谚,是以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。当然,秋冬养阴,不可做剧烈运动。可以进行一些柔和的传统运动,如瑜伽、太极拳、太极球等,还有一些慢节奏的舞蹈也可以强身健体、改善体质。
4.饮食方面,冬季天气寒冷,寒邪最易伤肾阳,而肾为人体的根本所在,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,滋五脏之阴气,发五脏之阳气。故冬季饮食既不宜生冷、也不宜燥热,当选用温性食物补肾温阳、培本固元,或养阴补肾之品滋阴潜阳、强身健体。

小雪·预防
1.防呼吸道疾病 (慎防感冒)
小雪过后进入了寒冷的冬季,此时天气异常寒冷,万物凋零,阴雪纷纷,常会使人触景生情,抑郁不乐。中医称其为郁症。冬季寒冷,尤其在降雪少的情况下,病毒和细菌活跃。在这种情况下,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很容易受刺激,抵御细菌的能力下降,因此很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。
中医建议其时节改变情绪,调摄身心的基本方法就是运动。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。最好在上午十时到下午两时适当到户外活动,活动不要太剧烈,散步、打太极拳、做保健操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。
2防心脏病
天气寒冷会使人的血管收缩,血压增高,供血不足,因此容易出现心率失常、心绞痛,并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。且会出现心绞痛,最主要表现就是胸部的疼痛等,也有的患者表现为一侧的牙痛、上肢疼痛,还有的女性患者会表现为呼吸困难、胃部不舒服等。
出现此现象,一定要注意温度变化,注意保暖。由于冬天天气寒冷,人的血管容易收缩,血液黏稠度比较高,因此中医建议一定要多喝水,降低血液黏稠度。
3防脑血管病
寒冷、劳累等都可能使血管突然收缩,导致供血不足,大脑出现缺氧状况,发生脑出血或脑栓塞,中医俗称“中风”。一般来说,中风分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,也就是脑栓塞和脑出血。出现症状有突发眩晕、突然间半侧脸、身体麻木、无力等,也有患者看东西重影,频繁打哈欠。
我们要保持心态平和,但不要过于顾忌这类疾病,有的人怕自己患这类疾病,反而吃不好、睡不好,结果更容易发病。如果要锻炼最好听从中医的建议,循序渐进,而且不要从事太过剧烈的运动。运动要适量,而且要持之以恒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