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
二十四节气之秋分

来源: 时间:2024-09-21 点击数:

二十四节气之秋分

2024年9月22日,秋分。

秋分,“分”即为“平分”、“半”的意思,除了指昼夜平分外,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。秋分日后,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,昼夜温差加大,气温逐日下降。

秋分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。在这个时节,气温逐渐降低,湿度逐渐减少,而空气中则弥漫着一种清爽的气息。此时,我们的身体也需要逐渐适应这种变化,调整自己的养生方式。

节日习俗

祭月节

秋分祭月如古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之说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“祭月节”而来。

秋分·养生

1.进补要遵循个人体质

夏天,暑湿难耐,脾胃的消化功能普遍较差。而秋风一起,食欲逐渐恢复,此时正是为身体补充营养的好时机。然而,由于现代人日常饮食中不缺营养,盲目“贴秋膘”反而会影响肠胃消化和代谢功能。因此,对于平素体质较好的朋友来说,建议食用一些性质平和、不寒不热、滋润养阴且不滋腻碍胃的食物。包括藕、莲子、红枣、山药、银耳、枸杞、黑芝麻、核桃等。对于形体瘦弱、神疲乏力、畏寒肢冷,乃至贫血、低血压的人,可趁此秋凉来临适当多吃点动物肉类,配以足够的主食和适量蔬菜、水果。这种方法对于改善健康、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有一定帮助。

2.滋阴不忘温暖脾胃

秋分过后,天气逐渐干燥,随着湿度的减少,燥邪易伤肺,人体易受燥气伤害,导致口干舌燥、咽喉疼痛、胸闷咳嗽等症状。此时需要多食用能够生津润燥的食物,如麦冬、百合、川贝、梨、石榴等。然而,这些食物大多偏凉性,长期食用可能会损伤脾胃阳气。为避免这一问题,在食用时可以加入一些姜汁,这样既能保持温脾胃的效果,又能避免对身体的伤害。

3.养生注意情绪调节

秋分过后,大自然呈现出一种萧瑟的景象,草木枯萎、花叶凋落。容易使人触景生情,产生悲忧伤感。因此,此时应积极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,尽量保持乐观的情绪。可以邀请几个好友,一起外出游玩、登高远眺,饱览美丽的风景,可使人心旷神怡,愁闷全消。

秋分·预防

1.过敏性鼻炎

秋季是过敏性鼻炎的好发季节,如出现频繁打喷嚏、流清涕、鼻塞、鼻咽部粘膜发痒等症,就可能患上了此病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还应该从以下点加强预防:坚持锻炼。经常坚持体育锻炼,特别是耐寒锻炼。应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,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;勤洗鼻。如果经常洗鼻,会更好地让鼻腔发挥功能;保健按摩。用双手大拇指上下摩擦鼻梁两侧数十次;或按住鼻孔一侧重点地让另一侧鼻孔通通气等,都是强健鼻腔功能的好方法;保持鼻腔湿润。若气候少雨而太干燥,可在鼻腔点少许薄荷油或香油,或适当服用些维生素A、C、D。

2.胃肠道疾病

秋季天高气爽,人的食欲提高,多食暴饮易使胃肠负担加重,功能紊乱。我们应该从以下点加强预防:防止腹部受凉。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,适当增加衣服,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,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;注意饮食调养。正所谓“胃病三分治七分养”,饮食应以温、软、淡、素、鲜为宜,做到少吃多餐、定时定量。

1.慢性咽炎

秋天气候多晴少雨、气候干燥。咽炎若在急性期得不到彻底治疗,就会成慢性咽炎。防治上宜滋阴清热,清咽喉,可用药物防治,如用麦冬3克、甘草1.5克、金银花3克、乌梅3克、青果3克,以开水泡,经常服用。在饮食上应常吃绿豆饮或雪梨浆。

Copyright (c) 2012 sdmc.Cn All Right Reserved.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(济南校区)版权所有地址:济南市二环南路5460号